2014年12月PPI同比萎缩3.3%,自2012年3月以来已连续34个月负增长,创下近30年工业领域期限最长通缩。
基准利率调整了,整个利率协议实际上就发生了一些变化。我想大家都明白,因为银行跟客户签的合同,上下可以浮动,但是是基准利率上下浮动。
第二点更为重要,两三个季度之后,尤其三个季度开始,市场的利率水平又开始往上走,降息的效率,三个季度以后就基本上没有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相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的流动性的投放,最终可能推动的还是老套的,数量型的扩张。由金融时报社主办的2014首届金融时报年会暨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颁奖盛典于2014年12月26日在北京召开。所以,将基准利率推动市场利率,尤其是贷款,贷款对各种其他融资成本是非常大的,而且它也是属于融资成本里面相对比较低的融资成本。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大幅度的宽松对消费所带来的刺激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但是,目前市场上对未来一段时间,或者短期内的货币政策的宽松预期似乎又比较强烈。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去看: 第一、从消费来看,目前的消费应该说已经从排浪式的特征发展到个性特色的竞争。要保证中国经济发展、企业经营能够获得持续的资金投入,出路只能是加快金融改革,要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调整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加快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努力使银行的资产具有流动性,使银行的资产规模不再无限扩大等。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1月12日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4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92.8,比3季度下降0.3个百分点,降幅收窄,显示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恶化速度放缓。分部门看,拽贷款增加248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5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830亿元。中银协近日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 2014》,佐证了银行负债业务压力严峻的现状。而且银行理财实际是市朝的存款,如果监管层允许存款利率浮动范围扩大,银行就会直接给出高息从而无需通过理财产品这一曲折途径吸收存款,存款统计也就不会有大的波动,银行也就可以省下设计无数款理财产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以银行的融资产品为例,大量的所谓创新业务把银行资金转移到表外。国家外汇储备余额3.84万亿美元。
银行业适应并引领新常态,还有相当多的功课要做。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特别是物价水平持续走低的情况下,货币投放速度的下降依然在合理范围之中。中低速的广义货币增速仍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以适应更低的经济增长和通胀目标,而非由稳健转向紧缩。对规模较小的银行来说,存款波动很大是正常现象,但一刀切的存款偏离度考核指标却让小银行苦不堪言,势必迫使银行创造一些应对的招数以规避监管,这在增加成本的同时,也提升了风险。
中央强调,2015年,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存款分流趋势难变 人民币存款增速下滑也显示出一定的经济政策含义。2014年我国外贸进出口的增速仅2.3%,远低于年初7.5%的预期目标。2014年12月PPI同比萎缩3.3%,自2012年3月以来已连续34个月负增长,创下近30年工业领域期限最长通缩。
中国经济在坎坷下行中度过2014年,广义货币增速放缓,存款增速下滑,在经济增速换挡的新常态下,各项金融指标也将迎来换挡期。由于此前市场一直预期央行在一季度会采取宽松政策释放流动性,近期资金面相对趋紧的局面将考验央行出台相关政策的时机与力度把握。
在利率市朝推进、银行业风险上升的当前,如何增加存款依然牢牢占据着银行家心目中业务压力的头把交椅,显示出在存款立行的经营理念下,商业银行的改革与转型尤其艰难。2014年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同比多增8900亿元,其中,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973亿元,同比多增2149亿元。
银行存款月末月初的大幅波动更多地反映出存款统计口径存在问题,央行传统的存款统计口径已经跟不上场的变化,需要作出改变。不论CPI目标调降与否,与GDP、CPI存在一定关联性的广义货币增速目标都有可能从13%进一步下调,至12%或者12.5%。从当前的货币政策走势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的指示来看,2015年的货币政策在调结构上仍要有所作为,这就决定出台全面宽松政策的可能性比较小,将注重货币政策执行的创新、新工具的运用。虽然央行通过设置指标限制获得了存款稳定增长的统计数据,但却给银行增加了成本、提高了风险。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压力,在近期来自于利率市朝和金融脱媒的冲击。最近这段时期,国家基建项目投资审批进度明显加快,2014年底掀起新的投资高潮,再加上2015年1月5日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甄别大限到来之际,银行突击地方城投公司贷款,这些都为2014年底银行信贷冲规模提供了支撑。
依这样的逻辑推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有报道称,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将较2014年的7.5%左右有所下调,预计调降至7%~7.2%的区间,CPI目标则可能维持在3.5%不变,或者下调至3%。目前中国在处于三期叠加时期,2014年广义货币增速较往年下降,也是经济结构调整、银行表外融资收缩、产能过剩部门增速放缓、同业监管在货币增速上的反映
目前中国在处于三期叠加时期,2014年广义货币增速较往年下降,也是经济结构调整、银行表外融资收缩、产能过剩部门增速放缓、同业监管在货币增速上的反映。从当前的货币政策走势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的指示来看,2015年的货币政策在调结构上仍要有所作为,这就决定出台全面宽松政策的可能性比较小,将注重货币政策执行的创新、新工具的运用。
有几个数据为证:2014年12月CPI同比增长1.5%,已经连续4个月落入2%区间内,2014年全年CPI同比上涨2.0%,创出2010年以来新低。如何应对银行存款增速放缓、乃至负增长的新常态,将成为存款立行的商业银行在改革与日常经营中必须面对的议题。
2014年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同比多增8900亿元,其中,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973亿元,同比多增2149亿元。虽然央行通过设置指标限制获得了存款稳定增长的统计数据,但却给银行增加了成本、提高了风险。拽中长期贷款大幅增加,反映出房贷新政下住房消费有所回暖,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则是经济稳增长、项目开工建设的信号。要保证中国经济发展、企业经营能够获得持续的资金投入,出路只能是加快金融改革,要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调整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加快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努力使银行的资产具有流动性,使银行的资产规模不再无限扩大等。
在利率市朝推进、银行业风险上升的当前,如何增加存款依然牢牢占据着银行家心目中业务压力的头把交椅,显示出在存款立行的经营理念下,商业银行的改革与转型尤其艰难。令人担忧的已不是融资数据,而是货币投放速度的持续走低,令各方疑虑货币政策口径是否发生变化。
中银协近日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 2014》,佐证了银行负债业务压力严峻的现状。2014年新增贷款超过新增存款0.3万亿元,令本已激烈的存款争夺战进一步升温。
央行在不久前公布《关于存款口径调整后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利率调整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后,1月15日,央行又发布了《关于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统计口径的通知》,提出了存贷款统计口径调整方案。两项数据均呈现较为积极的迹象。
以银行的融资产品为例,大量的所谓创新业务把银行资金转移到表外。与PPI同比持续负增长相吻合的是,2014年12月中国制造业官方PMI和汇丰PMI均呈现下滑,分别为50.1和49.6。2014年我国外贸进出口的增速仅2.3%,远低于年初7.5%的预期目标。随着金融市场放开,居民投资渠道正在变得更为丰富,银行存款分流的趋势已经很难逆转。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分析2014年金融数据时也表示,广义货币的增速在正常范围内。2014年全年广义货币增速目标为13%,最终结果低于全年目标,凸显出货币投放速度减慢、经济趋冷的态势。
对规模较小的银行来说,存款波动很大是正常现象,但一刀切的存款偏离度考核指标却让小银行苦不堪言,势必迫使银行创造一些应对的招数以规避监管,这在增加成本的同时,也提升了风险。目前中国经济正经历制造业去产能化、金融去杠杆化、房地产去泡沫化、环境去污染化的阵痛转型期,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发展方式转型期、产业结构调整期,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过渡的关键期。
分部门看,拽贷款增加248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5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830亿元。国际会计机构致同会计师事务所最新发布的《国际商业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对2015年的发展预期趋于保守,40%的企业认为经济不确定性是最重要的因素。
发布评论